查看原文
其他

中国信通院闫嘉豪等:夯实“社区数字化底座”,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

闫嘉豪 张育雄等 中国信通院CAICT 2022-06-11

近日,民政部等九部门印发《关于深入推进智慧社区建设的意见》,提出要构建网格化管理、精细化服务、信息化支撑、开放共享的智慧社区服务平台,打造智慧共享、和睦共治的新型数字社区,提升社区管理和服务智能化水平的建设目标。本文综合研究智慧社区建设背景、地方实践和发展困境,提出以夯实“社区数字化底座”为核心,深入推进智慧社区高质量建设和可持续发展的建议。


一、智慧社区建设背景与先进实践

智慧社区是充分应用新一代信息技术,整合社区各类服务资源,打造形成的智能化管理与服务的社区新形态。作为智慧城市治理“最前哨”和服务“最末端”,智慧社区既是市域社会治理及公共服务的微缩版部署,也是智慧城市理念的基层化延伸、继承和实践。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,各地基层社区经历着疫情防控的“大考”,智慧社区通过部署智能终端设施,联通信息的获取与共享,打造智慧应用场景,响应工作人员与居民需求,构建疫情防控的“第一张网”和抗疫服务的“第一扇窗”。


智慧社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政策体系关注重点。党的十八大以来,我国不断完善社会治理体系,社会治理重心向基层下移,基层治理能力和水平不断提升。“十四五”时期,基层治理现代化成为国家治理现代化总体要求的重要组成部分,智慧社区建设作为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,广泛纳入各地方信息化建设规划。智慧社区作为城市精细化治理及民生精准化服务的“最后一公里”,是落实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抓手。“十四五规划纲要”中强调,推进智慧社区建设,依托社区数字化平台和线下社区服务机构,建设便民惠民智慧服务圈,提供线上线下融合的社区生活服务、社区治理及公共服务、智能小区等服务。


地方智慧社区建设热情持续高涨。在国家基层治理政策体系大力支持下,全国各地积极布局实践智慧社区建设。山东省聚焦智慧党建、养老、文化教育、创业服务等重点领域,打造1542个智慧社区。四川省在已有百余个智慧社区建设成效基础上,围绕“十大智慧场景”,选取77个社区开展“互联网+社区”试点建设。此外,多地出台智慧社区建设相关政策文件,从智慧基础设施、一体化融合平台、场景化智慧应用等环节,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建设落地。


  • 以新城建带动社区新基建广泛部署。上海以“社区新基建”为突破点,提出建设数字底座、拓展应用场景、强化应急管理、提升规范管理、优化支持体系等五大重点任务。其中数字底座建设行动中,明确要做实“一网统管”架构下的居村应用平台“社区云”,为居村治理提供支撑。应用场景拓展行动中,打造了社区智能末端配送、智能安防、智慧停车、智慧能源设施、智慧早餐、智慧养老、智慧健康服务等七大应用场景,丰富居民智能化体验。


  • 以系统融合带动一体化平台建设。合肥创新打造市级“智慧社区融合平台”,以数据融合、技术融合、业务融合为目标,基于统一用户认证系统、统一应用渠道入口,对接全市20余个面向基层治理和服务的条线信息系统,实现“单点登录”“一号通行”。在此基础上,围绕管理、政务、公共服务、安全等核心领域打造智管社区、效能社区、宜居社区、平安小区等“四类智慧社区应用”,并创新数字孪生社区应用,形成一批示范性样板社区、小区,实现社区数据资源实现跨层级、跨领域、跨部门共享利用,网格化、扁平化、大共治管理模式成熟推广,社区公共服务体系全面建成。


  • 以场景化应用带动社区治理服务模式创新。浙江明确了全省未来社区建设指导思想、基本原则与工作目标,提出打造未来邻里场景、教育场景、健康场景、创业场景、建筑场景、交通场景、低碳场景、服务场景、治理场景等九大应用场景,从而打造有归属感、舒适感和未来感的新型智慧城市功能单元,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。


二、智慧社区发展存在问题

我国智慧社区建设从以城市更新行动为指引,通过部署智能化设备,助力老旧社区、小区改造,到以实现基层治理现代化为目标,统筹建设基础设施、智能平台、智慧应用等阶段,取得了一定成效,但仍存在如下几方面问题:


基层数据采集困难,“上报多、下沉少”。随着政府职权进一步向基层下放,社区工作人员承担了更多数据信息采集、填报工作。一方面受制于较为原始的信息采集手段,基层数据采集工作仍多依赖手工填表、拍照,人工投入量巨大。另一方面,基层社区缺乏统一数据库,基础数据难以留存,多条线业务系统要求填报基础数据相同,重复采集、填报普遍存在,且在基层日常管理及服务工作中,社区往往无数可用、家底不清。此外,缺乏大数据及新一代信息技术应用,基层采集数据停留在表格和台账中,难以发挥价值以支撑社区人员管理、疫情防控等应用。


系统平台建设分散,“延伸多、打通少”。在国家基层治理现代化要求下,各条线系统向基层社区广泛延伸,居民及基层工作人员使用数字化平台频率大幅提升。一方面由于条线系统多由国家部委及省市垂直建设,系统间壁垒高,基层工作人员日常业务办理需在多系统间反复切换,工作效率低下,“上面千条线,下面一根针”难以实现。另一方面,基层社区信息化建设普遍较为薄弱,城市级共性基础能力平台未能向基层赋能,“城市大脑”束之高阁。此外,居民与物业、社区工作人员间缺乏高效沟通渠道,事项反馈、传达大多依赖于微信群,社区信息发布易被忽略,群众需求反馈响应迟缓,难以形成社区沟通闭环。


基础设施功能单一,“设备多、智能少”。伴随高端商业小区飞速扩展、老旧小区改造加快推进,摄像头、智能门禁等智慧基础设施广泛建设。一方面由于社区、小区智慧终端多用于基础安防管理,对高空抛物、电动车乘梯入户、违规大型犬饲养等社区治理问题覆盖面不足,且前端设备缺乏智能感知、自动预警能力,难以高效防范社区安全隐患。另一方面,社区普遍缺乏养老、购物、快递配送等基础设施部署,便民生活需求难以满足。


社会参与有待拓展,“建设多、运营少”。智慧社区建设涉及基础设施终端、管理服务平台、智慧应用场景等多个环节。一方面由于项目建设费用庞大,以政府为主体建设的项目普遍以公益服务为主,缺乏盈利模式,长期管理运维对政府财政造成巨大压力。另一方面,社区中家居、物业、社区管理等设备与系统由多个主体分头建设,统一运营管理难度较大。


三、智慧社区推进建议

智慧社区建设的问题,归结起来,主要是以智慧基础设施、数据资源体系、社区系统平台为核心的“社区数字化底座”存在建设、应用、管理、运营等环节的问题,为解决上述问题,夯实底座建设,推进智慧社区高质量发展和可持续运营,提出以下几点建议:


探索“可用不可见”模式推动城市基础数据向基层社区下沉。一是建设市级统一基层数据库。由基层治理主管部门明确基层数据资源的定义及范围,梳理数据资源目录,加强各部门业务数据的整合。二是形成基层治理智慧表单。梳理业务应用所需字段,规范数据采集、存储、入库等环节,实现一次采集、多方使用,各相关部门从“向基层要数据”到“向系统要数据”,并探索应用人工智能技术实现表单自动填报。三是强化数据隐私保护。建立信息分级分类管理和使用制度,明确可开放给社区、物业管理的数据范畴,规定“可见”和“不可见”的数据类型,规范人员标准化工作流程。


因地制宜建设“入口统一、要素融合”的智慧社区一体化平台。一是统一基层管理服务工作入口。基于市级统一用户认证系统,围绕社区治理和服务需求,打通各类应用系统入口,实现“一号登录、全网通用”。二是推进“城市大脑”基础能力向社区开放。强化城市共性技术平台、信息模型底座向社区赋能,探索建设数字孪生社区,满足疫情筛查、消防应急等突发性事件精细化管理和快速响应的需求。三是强化智慧社区平台的上下协同。推进智慧社区平台向上对接城管、综治平台,向下对接物业平台,形成“问题发现、事件跟踪、统一处置、反馈评价”闭环,并开放居民、物业、社区沟通议事渠道,提升社区服务需求识别、事件处置调度、协同共治能力。


加快推进智慧社区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。一是分级分类部署智慧终端设备。针对老旧、三无小区,重点补充门禁、高空抛物等安全管理基础设施;针对智能化管理设施部署较为完善的社区,重点考虑建设智慧健康小屋等服务体验设施。二是加快社区基础设施智能化升级。针对电动车乘梯入户、违规大型犬饲养、独居老人健康监测等场景,充分应用边缘计算分析能力,实现实时预警、异常报警,提升社区治理和服务精细化水平。三是加强智慧社区基础设施协同管理。针对不同主体建设、功能存在交叠的设备设施,推进设备数据信息共享,避免重复建设。


建设多元参与、可长效运营的智慧社区。一是畅通社会资本参与智慧社区建设渠道。发挥政府指导、监督作用,整合居民、社会组织、企业信息资源等,鼓励市场化运营,积极引进物业服务企业、地产商、家政服务公司、养老机构、本地大型商超、电商企业、物流公司等社会主体投入智慧社区项目建设。二是探索合理、长效的运营模式。按照居民基本社区服务免费和增值服务收费的原则,合理设置基础服务、家政服务、养老服务、停车服务等功能模块,发展合理的商业模式,以平台佣金、利益分成、广告营收等方式收取费用,保障智慧社区项目可持续发展。三是激发多元主体参与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。打造社民互动、志愿者服务、跳蚤市场等应用,设置志愿者时间银行、社区积分账户等体系,拉动更多主体参与社区共建共治共享,提升智慧社区粘性。



作者简介

闫嘉豪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工程师。长期从事基层智慧治理、智慧社区、数字孪生城市领域等的政策理论、行业研究和咨询工作。

联系方式:yanjiahao@caict.ac.cn


张育雄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数字孪生城市中心主任,高级工程师。长期从事智慧社区、数字孪生城市、新基建等多个领域的政策、理论、行业研究和咨询工作。

联系方式:zhangyuxiong@caict.ac.cn


崔颖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副主任,高级工程师。长期从事信息化、智慧城市、数字经济等多个领域的政策、理论、行业研究和咨询工作。

联系方式:cuiying@caict.ac.cn     


陈才,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产业与规划研究所信息化应用研究部主任,博士,教授级高工,长期从事智慧城市、数字孪生、信息化领域的政策研究、规划制定和重大项目推进工作。

联系方式:chencai@caict.ac.cn





校  审 | 陈  力、珊  珊

编  辑 | 凌  霄


推荐阅读

中国信通院王强等:我国区块链产业链协作态势研究
数字化转型专家谈
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